全国统一咨询热线: 400-100-8808

中文简体
|
English
|
联系我们
邮箱: sales01@zoop-tech.com
电话:400 100 8808


化妆品新原料申报:情形五--“安全食用历史”的要点提炼

在化妆品新原料的注册备案征程中,“情形五”——证明原料具有食用历史,为申报者提供了一条潜在的“快车道”。然而,这条路径看似便捷,实则充满了精细化的要求和潜在的难点。本文将深入解析情形五的定义、常见驳回原因,并结合最新官方指南,为企业提供清晰的导航。





一、 情形五核心解读:当“吃下去安全”遇见“抹在皮肤上安全”




何为情形五在《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》的附件3中将化妆品新原料分为六种情形,其中情形五是指“具有安全食用历史的化妆品新原料(原料所使用的部位应与食用部位一致)”。


情形五的核心要点2025年6月24日中检院发布的《化妆品新原料安全食用历史研究和判定指南(试行)》中明确:

  • 该情形原料应该具有权威性、科学性、完整性的安全食用历史证明资料;

  • 该情形原料与证明资料中载明的食品原料具有一致性或相关性,不限于原料来源、生产工艺、安全性指标等内容;

  • 该情形原料还需考虑作为食品时的食用情况和限制要求。


图片
关键点解析

“食用历史”是基础:必须提供详实、充分、可信的证据,证明材料应来源于相关领域监督管理部门或权威技术机构,这包括普通食品、地方特色食品原料、新食品原料、保健食品原料、GRAS、WHO食品添加剂数据库等。

“迁移”逻辑的严谨性:对于具备充分安全食用历史的化妆品新原料,可具体结合食用标准、人群饮食习惯、常规摄入量及流行病学资料等相关信息进行安全性评估,还需考虑用于化妆品原料时的皮肤刺激、眼刺激、皮肤致敏等安全风险,进而“迁移”至其作为化妆品原料的安全性。

暴露量与系统毒性:作为化妆品原料时,需考虑经皮吸收的量是否远低于已知的安全食用剂量?是否需要补充重复剂量毒性试验数据?





二、 常见驳回意见:情形五申报的“雷区”



未能充分满足上述核心要求,是导致情形五申报被驳回的主要原因。以下列举典型驳回意见:

图片
1、食用历史证据不足,缺乏说服力:
图片
图片
图片
2、食用安全性与化妆品使用风险之间的“迁移”论证不充分:
图片
图片
图片
3、化妆品新原料定义不清,食用来源不明确:
图片
图片





三、 常见安全食用历史依据




图片





结语



情形五为拥有坚实“餐桌安全背书”的新原料进入化妆品领域开辟蹊径,但其绝非免审金牌。成功的关键在于严谨的论证链条:确凿的安全食用证据是起点,科学合理的“食用到外用”安全性论证是核心桥梁,而符合化妆品特性的安全评估(尤其关注局部毒性)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抵达终点的保障。企业必须深入理解法规和指南,避免在食用历史证据、安全评估论证及原料一致性等关键环节踩雷。唯有扎实的数据、科学的评估和严格的质量管理,才能让“能吃”的安全真正转化为“能用”的安全,顺利驶入化妆品创新的蓝海。

目前,情形五作为性价比高的申报方式,对于新原料企业来说,是值得重点考虑的路径。在细节申报过程中,需要注意很多细节点,综普团队拥有丰富的情形五申报经验,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技辅导,或者企业在申报中的疑难问题,可以及时联系综普团队。





综普提供的新原料服务